电话咨询:0551-65181873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心理障碍 > 青少年心理

精神疾病大多发病于青少年阶段,除了受家族遗传,还需警惕这些因素

发布时间:来源:合肥心理健康网

  精神疾病大多发病于青少年阶段,只不过由于早期症状比较隐蔽,不易被家人和周围人发现。

  所以作为家长,需要特别警惕以下因素:

  家族精神疾病病史

  或其他精神障碍、自杀,或因为精神障碍持续住院干预。

  产前和教养危险因素

  父亲年龄大;

  母亲怀孕最初3个月的情绪压力,特别是丧偶;

  产科并发症,缺氧;

  冬天出生;

  母亲营养不良或者饥饿;

  病原体:流感,风疹,尤其是怀孕的中间3个月;

  混乱的家庭;

  母亲抑郁;

  身体虐待。

  社会和经济危险因素

  居住在城市里;

 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;

  被同龄人欺负。

  行为危险因素——年龄较小的儿童

  较晚学会坐、走和说话;

  在童年后期缺乏身体协调性;

  快乐表情少和感情冷淡(情绪表现);

  4岁时更喜欢独自玩耍。

  行为危险因素 年龄较大的儿童或青少年

  缺乏身体协调性,在16岁时都还很笨拙;

  17岁时只有2个或更少的朋友;

  智商较低,特别是发病前,在学校里有学习问题;

  社交焦虑和退缩(较高的IQ和性格随和可以减少抵消风险);

  抑郁;

  工作记忆障碍;

  反社会行为和行为障碍,与老师、同学和学校之间存在交流问题;

  有自残行为和自杀念头;

  早期吸烟。

  早期患上精神疾病,孩子往往无法意识到自身已经得病,所以常常不配合干预。还有的认为自己病好了,擅自停药,这是导致该病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,一旦复发的次数增多,病情也将变得越严重,干预的难度会相应增大,因此家庭配合支持干预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首先就是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

  这是减少严重精神疾病影响的一种重要方法。孩子不会单纯因为教养方式而出现精神疾病,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和其他成年人就没有责任去保护孩子,让他们免受精神疾病的危害。

  在干预上,要权衡患者的临床症状,比如伤人或伤己的风险,如果风险较大,建议强制干预。如果风险小,可尊崇原则,跟患者共同商量,确定干预方案。

  其次,保持良好心态

  定期复查,根据病情调节,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是预防复发的有效措施。患者需要克服性格上的弱点,如孤僻、急躁、意志薄弱和兴趣狭窄等,学会自我调节感情,以增强抗病能力。

 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服药

  坚持服药是目前认为减少复发最有效的办法。只是很多家属看到抗精神病药物比如口干、便秘、体重增加、困倦、乏力、嗜睡、反应迟钝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心跳加速等等,就认为患者吃药吃傻了,认为精神类药物会使得大脑功能退化,继而在没有经过医生许可的情况下就擅自减量、停药,导致疾病复发,产生病情愈发难治的不良后果。不听医生嘱咐,往往使病情加重,切不可擅自主张。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jhxcbyy.com/qsnxl/1003.html

标签:  

温馨提示:以上资料仅供参考,在线免费咨询 立即咨询